日报讯(记者 张亮 通讯员 葛明明 魏钦翠)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海安市被授牌命名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成为江苏获此殊荣的五个县(市、区)之一、南通唯一。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赴京参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平安,是百姓最看重的城市品质,成为“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识。近年来,海安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平安建设质效持续攀升,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先进单位、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实现全国普法先进县(市)“六连冠”,连续15年获评江苏省平安县(市),政法工作绩效连续8年居南通第一。
机制建设为要,构筑“大格局”
坚持以制度为引领,海安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配齐配强镇级专职政法委员,构建市镇村三级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体系。
“我们推行月度汇报‘每月一听’、季度巡查‘每季一晒’、现场观摩‘半年一评’机制,全力将平安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位。”海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巧荣介绍,通过市委主要负责人率队观摩、区镇党委书记当场汇报、市委常委现场点评,以项目化方式强势抓推进、抓落实、抓绩效。
在考核设置方面,当地将平安建设作为党政综合考核必考内容,党政干部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成为常态。通过设立“长安法治建设杯”,对绩效排名前3名的区镇街道分别授予金、银、铜杯,并给予奖励;对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排名前三名以及后两名的区镇街道负责人,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联合开展“谈优谈差”,有力促进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基层治理为基,搭建“大平台”
党委政府主导、综治中心搭台、调处中心牵头、“三调一裁”联动、五大对接运行、专业调处支撑……在海安,基层社会治理不再是“独角戏”,而是各显其能的“一台戏”。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成访之前,这是海安创新资源集成、功能集聚的改革思路,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今年,海安在全省率先探索,在镇级整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多元解纷综合服务中心“一委四中心”,打造以网格为主基础、指挥中心为主平台、资源整合为主途径的多功能社会治理综合体,实现了受理诉求一扇门、服务群众一条龙、指挥调度一盘棋、基层治理一张网。
智慧防控为诀,链接“大网格”
近年来,海安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融科技于网格,以“智慧网格”开辟“智慧治理”。市镇两级分别组建200人、50人的专业巡防队伍,全面推行网格化等级巡防。率先成立平安志愿者联盟,发展志愿者5.2万余人,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平安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先后投入2亿多元,布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6168路,雪亮工程双网双平台汇聚视频监控2.2万余路,建成江苏省首批升级版现代技防城。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万人刑事案件年发案率保持0.26以下,“八类”刑事案件年发案数南通最低。截至今年10月,电诈案件同比下降45.67%,防诈反诈经验全省推广。
海安还积极探索,组建智慧之剑系列数据战队9支,搭建平安建设数据模型20余个,进一步增强精准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率先应用图像识别技术抓拍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在全市1300部住宅小区电梯加装防电动车侵入报警设备,公共安全智慧化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服务民生为本,展现大作为
近年来,海安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249个、心理咨询室126个、心理疾病治疗机构(门诊)59个,孵化心理协会等心理健康服务社团组织12家。3年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3624场次,接待心理咨询来电来访12628人次,受理心理咨询个案6781件,先后缓解5700多名患者症状,有效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个人极端事件。当地进一步强化实有人口动态管控,对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救助、有奖监护实现100%,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南通平均水平,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南通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