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支持科技型中小微 企业快速成长,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徐州市“双创”升级版, 根据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苏科技规 〔2019〕206号),研究制定了《徐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 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 ] 112号),引导我市科技 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构建 良好的科技创业生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加快创新 型城市建设,打造徐州市''双创〃升级版,参照省科技厅《江苏省 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 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大众创新创业的支 撑平台。
第三条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围绕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集 聚各类要素资源,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场地、共享设 施、技术服务、咨询服务、投资融资、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服 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存活率,促进企业成长,以创业带 动就业,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第四条 孵化器的建设目标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构建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孵化成效, 形成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业态丰富的发展格局,持续孵化新企 业、催生新产业、形成新业态,推动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 下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 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第五条 市科技局负责对全市孵化器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 导。各县(市)、区科技局(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下同)负责对所在地孵化器进行具体服务和工作指导。
第二章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条件
第六条申请市级孵化器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孵化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徐州市内注册,注册地与 实际运营地址一致。发展方向明确,具备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 孵化服务机制,实际注册并运营满1年,且纳入省级孵化器统计 系统。
2、 孵化场地集中,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面积不低于5000 平方米。其中,在孵企业使用面积(含公共服务面积)占2/3以 上。
3、 孵化器配备自有种子资金或合作的孵化资金规模不低于 300万元人民币,获得投融资的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10%,并有不 少于1个的资金使用案例。
4、 孵化器拥有职业化的服务队伍,专业孵化服务人员(指 具有创业、投融资、企业管理等经验或经过创业服务相关培训的 孵化器专职工作人员)占机构总人数60%以上,每15家在孵企业 至少拥有1名专业孵化服务人员和1名创业导师(指接受科技部 门、行业协会或孵化器聘任,能对创业企业、创业者提供专业化、 实践性辅导服务的企业家、投资专家、管理咨询专家)C
5、 孵化器在孵企业中已申请专利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总数比 例不低于30%或拥有有效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比不低于20% o
6、 孵化器在孵企业不少于20家且每千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 不少于2家。
7、 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不少于5家。
第七条 在同一产业领域从事研发、生产的企业占在孵企业 总数的75%以上,且提供细分产业的精准孵化服务,拥有可自主 支配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小试中试 等专业技术服务的可按专业孵化器进行认定管理。专业孵化器内 在孵企业应不少于15家且每千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不少于1家; 累计毕业企业应达到4家以上。
第八条 本办法中孵化器在孵企业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被孵 化企业:
1、主要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应满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要求;
2、 企业注册地和主要研发、办公场所须在本孵化器场地内, 入驻成立时间不超过24个月;
3、 孵化时限原则上不超过48个月。技术领域为生物医药、 现代农业、集成电路的企业,孵化时限不超过60个月。
第九条 企业从孵化器中毕业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一 项:
1、 经国家备案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
2、 累计获得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超过500万元;
3、 连续2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1000万元;
4、 被兼并、收购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第三章申报与管理
第十条市级孵化器申报程序:
1、 申报机构向各县(市)、区科技局提出申请。
2、 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实地核 查,评审结果对外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申报机构书面推荐到市 科技局。
3、 市科技局负责对推荐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公示结果,合 格申报机构以科技局文件形式确认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第十一条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负责市级孵化器日常工 作。
第十二条 市级孵化器按照市政策和文件规定享受相关优惠 政策。
第十三条市科技局依据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市级孵 化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进行动态管理。对连续2次评价不合 格的单位,取消其市级孵化器资格,对评价优良的单位,按照相 关规定给予支持和奖励C
第十四条市级孵化器发生名称变更或运营主体、面积范围、 场地位置等认定条件发生变化的,需在三个月内向所在县(市)、 区科技局报告。经县(市)、区科技局审核并实地核查后符合本 办法要求的,向市科技局提出变更建议;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 向市科技局提出取消资格建议。
第十五条 各申报单位在申报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取消其市级孵化器评审资格,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各县(市)、 区科技局在评审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有违公平公正等行为的, 将给予通报,其失信行为将纳入科研信用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 追究相应责任。
第四章促进与发展
第十六条 孵化器应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孵化器应形成
“众创-孵化-加速”机制,提供全周期创业服务,营造科技创新 创业生态。
第十七条孵化器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打造专业化创业导 师队伍,为在孵企业提供精准化、高质量的创业服务,不断拓宽 就业渠道,推动留学人员、科研人员及大学生创业就业。
第十八条孵化器应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鼓励企业化运作,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
第十九条 孵化器应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开展国际 技术转移、离岸孵化等业务,引进海外优质项目、技术成果和人 才等资源,帮助创业者对接海外市场。
第二十条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孵化器建设,根据区域实际 情况,制订专门的扶持政策,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人才引进培 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布局及发展规划、 用地、财税等方面给与积极支持。对运行高效、发展良好的市级 孵化器,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孵化器。
第二十一条 各地区应结合区域优势和现实需求引导孵化器 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等主体建设专业孵化器,促进创新创业 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第二十二条充分发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的作用,建立 面向孵化器管理人员、孵化服务人员、在孵企业及创业者的多层
次孵化培训体系,加强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提升孵化绩效。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县(市)、区科技局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 区孵化器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 施。原《徐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和考核办法(试行)》同时 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