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50万补助!安康市重点实验室申报条件要求、奖励标准?
叶嘉佳 / 2024-02-22 15:09:00
586 分享

小编今天整理了安康市重点实验室奖励政策及申请组建条件要求、领域范围等内容,有企业要申请重点实验室奖励的,欢迎随时咨询联系小编!

11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3053132051(vx同号)

(卧涛集团:抖音短视频运营推广、网站关键词运营推广、项目申报、工商财税,股权设计、软件开发、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专利商标版权软著、科技成果评价)

 

一、安康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奖励

1、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资金补助;

2、对企业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设立的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按照实际投资的2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给予后补助;

政策依据:《安康市出台措施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二、安康市重点实验室布局原则与学科领域

根据学科、企业、省市共建和军民共建类重点实验室的不同定位和要求,分类、分批进行布局。本次各类省重点实验室组织征集的学科领域如下:

(一)学科类

学科类省重点实验室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基础研究,产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依托单位应为在陕高等学校和非转制科研院所。实验室原则上应依托1个或以上二级学科建设。本年度重点在以下学科领域开展布局(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学科分类和分级标准,包括各高等学校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非转制科研院所请自行参照):

1.数理科学领域

依托“数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及该一级学科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按二级学科管理,下同)。

2.地球科学领域

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及该一级学科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

3.生物科学领域

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及该一级学科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

4.信息科学领域

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及上述一级学科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方向。

5.工程材料科学领域

依托“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及上述一级学科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方向。

6.医学科学领域

依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及该一级学科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

7.科技与文化融合

重点支持科技与文化融合。

(二)企业类

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应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研发投入较大,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参与研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实力,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依托单位应为在陕行业领军龙头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所属独立法人科研单位。实验室原则上应依托1个或以上国民经济行业中类建设。本年度重点在以下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下的中类组织申报(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行业分类标准):

1.能源领域

依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行业大类下的行业中类。

2.信息领域

依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大类下的行业中类。

3.制造领域

依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大类下的行业中类。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方向。

4.材料领域

依托“金属制品业”行业大类下的行业中类。重点支持新材料和功能材料方向。

(三)省市共建类

省市共建类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是围绕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区域特色,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与科研团队,促进可持续发展。本年度面向基础条件较好,紧密围绕当地区域发展战略和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领域开展布局。依托单位应为各设区市内高等学校和非转制科研院所。实验室原则上应依托1个或以上二级学科建设。

(四)军民共建类

军民共建类重点实验室面向军队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设立,是推动军民融合、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研究平台。本年度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开展布局,不限学科领域。依托单位应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较强、军民融合成效显著的军队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实验室原则上应依托1个或以上二级学科建设。

三、安康市重点实验室认定条件

(一)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有较雄厚的科研积累,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有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能力,具备凝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条件,能够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学术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主持过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团结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拥有一支稳定、高水平的研究、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研究团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成果的学术影响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三)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合理可行。

(四)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条件,有相对集中的科研场地。

(五)依托单位具有为重点实验室正常运行提供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的能力。

(六)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的,须有重点学科的支撑。

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转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应从事本领域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在研究领域和方向上要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符合地方发展战略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要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以加盟或伙伴的形式,在相近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

 

咨询商标、专利、版权、科技项目申报、企业补贴奖励等问题,欢迎联系小编:13053132051(vx同号)

科技服务
高新企业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更多项目版权登记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15855199550服务时间:8:30-12:00 14:00-18:00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乾德路9号金都科技园12楼
版权所有© 卧涛控股有限公司 皖ICP备13016955号-1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