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3053132051(vx同号)
(卧涛集团:抖音短视频运营推广、网站关键词运营推广、项目申报、工商财税,股权设计、软件开发、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专利商标版权软著、科技成果评价)】
一、申报范围
榆林市内符合条件的或已和榆林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或已是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成员单位的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 榆林市内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等主体均可 申报。该“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项目申请不受其他类科 技计划限项规定限制。鼓励受资助项目加快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问题,尽快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二 、功能定位
第二批“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 家人才(科学家)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工程师)协 作为基础,以企业或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以攻克产业重大技 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为目的,形成科学家 与工程师相对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科研(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三、 支持方向
以助推秦创原榆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目标,聚焦榆林产业 发展实际,围绕榆林核心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需求,在新能源、能 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铝镁合金、轻纺产业、智能无人系 统、现代特色农业、双碳产业、生命健康等领域重点支持跨学科部署一批“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
四、支持对象
支持直接服务企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以企 业需求为导向的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新方法类的“科学家+工程 师”创新人才队伍;优先支持围绕市10条重点产业链上科技型企 业牵头的“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支持外国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组建的“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
五、 申报条件
第二批“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一般采取“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负责模式,应符合以下条件:
1.科学家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能力,在团队中有较 强的凝聚力。高校院所在编人员, 一般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 博士学历,主持或以前三名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 项以上,且已 结题项目的情况良好。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只能参与1个“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队伍申报。
2.工程师一般指在企业从事工程技术研发或科技成果转化并 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水平人员。 一般应主持企业及以上科研项目 或技术攻关1 项以上,有解决企业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能力和实践经验。原则上由企业自主决定工程师人才的选用。
3.队伍成员的专业结构应与团队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相关,有 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明显 的创新潜力。队伍成员的学科专业、职称学历、年龄等情况结构 设置合理,人数在8 人以上(队伍核心成员应参与过省部级及以 上的研究课题,核心成员4 人以上,其中高校人数与企业人数各占50%)。
4.队伍与项目申请单位已有明确合作协议和详细任务规划,任 务指标合理。技术创新在本产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可为成果转化、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5.队伍核心成员40%以上未在我市现有科技创新团队(验收通过的除外)中同时担任核心成员。
6项目申报单位以工程师所在企业或为企业服务的项目公司为主,应能为技术攻关或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支撑。
六、支持方式
该项目纳入秦创原专项资金中列支,拟组建10-15 支队伍, 每支队伍一次性给予10-30 万元的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同时要求 参与企业给予1:1 的经费配套,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3年,财 政科技经费实行“包干制”管理,由“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自主
使用。
七、组织实施
1.项目申报常年受理、快速办理、集中评审,对急需紧缺队伍试行“一事一议”。
2.榆林市科学技术局组织初审和评审,围绕支持项目方向, 遴选同行专家组成评审组(不少于5名),经评选产生拟支持项目清单。
3.经审定的支持项目,以产学研科技计划项目形式下达给予支持。
4.项目计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后,由市科技局业务科室组织验收评价。
八、 申报程序及要求
1.申报单位填报《榆林市第二批“科学家+工程师”创新人才 队伍项目申请书》(纸质版材料一式4份,统一 白色封皮胶装),并准备相应附件及证明材料。
2.项目提交至榆林市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服务科305办公室。申请书不予退回(涉密除外并请注明),请自行保存。
3.申报时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立项项目签订合同时提交一份盖章纸质申请书留档。
4.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文件要求,后续将以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签订合同的依据,不得随意降低目标任务和约定要求。